可撓式超薄鋰電池發展邁大步。為(wei) 進一步增加鋰電池放置彈性,電池廠已開始研究可撓式鋰電池架構,牽動電池材料製程、電池芯堆疊、電解質、電路板,以及電池模組架構等一連串技術轉變。
手機螢幕尺寸與(yu) 日俱增,但厚度卻日益縮減,對鋰電池廠商而言,犧牲產(chan) 品Z軸高度就須透過增加麵積來維持或提高電容量,甚至須實現可撓式架構,以提高體(ti) 積利用率,讓鋰電池厚度持續下降,而電容量顯著增加。
未來智慧手表、智慧眼鏡等穿戴式電子裝置,由於(yu) 係統設計空間吃緊,且缺乏鋰電池擺放位置的彈性,因此對超薄鋰電池的需求將更加強勁。雖然可撓式電池供應鏈目前尚不成熟,但已有智慧手表製造商開始導入設計,將利用表帶空間配置次要電池,而手表主體(ti) 內(nei) 建鋰電池,以延長裝置續航力。
看準可撓式鋰電池需求,已有電芯廠商利用獨家固態陶瓷電解質、軟性電路板基材、特殊負極材料和卷對卷製程(Roll to Roll)技術,開發一款兼具可彎曲、高可靠度,且能量密度表現出色的鋰電池,並於(yu) 近期正式量產(chan) 。由於(yu) 該產(chan) 品采用固態陶瓷電解質,相較於(yu) 傳(chuan) 統的液態電解質方案,可確保鋰電池在重覆撓曲使用的情況下,不會(hui) 發生正負極互相接觸而導致短路的安全問題,加速進駐穿戴式裝置應用。